聚焦丨《人民公安报》报道滨州交警董爱荣事迹:16年坚守成为最美“街警”
董爱荣:16年坚守成为最美“街警”
“董阿姨,您好!也许您不认识我,但我们班的同学都认识您。在我们的心中,您就是最美的警察阿姨。”在2019年滨州最美警察颁奖典礼上,一段滨州实验学校学生录制的祝福视频让滨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滨城大队副大队长董爱荣热泪盈眶:“这一刻,我觉得再苦再累都值得。”从警20年,董爱荣在马路上执勤一站就是16年。16年来,辖区的学生、老人都是她的亲人,辖区的堵点、难点都是她的战场。她站马路站成了一张“城市名片”,站成了滨州市最美的“街警”。
坚守在马路上的女交警
“不要问我对马路为什么痴情,不要问我为什么日复一日地在人流车流中坚守,我只知道,我的一言一行能为千家万户送去平安,能为热闹的城市带来和谐。”每换一本工作日志,董爱荣都会把自己的感慨庄重地写在扉页上。董爱荣的从警经历很简单,2001年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滨州市公安局巡警支队,2005年到开发区交警大队带领女子中队,2020年到滨城交警大队担任副大队长兼骑警中队中队长。当年,董爱荣带领滨州市第一个女警中队在街头一亮相,立刻成为闹市里的一道靓丽风景。在耀眼的光环下,董爱荣倍感压力。面对平均年龄20岁的女警队伍,她告诫大家:“我们的岗位是执法为民的窗口,每个人的言行都代表公安机关的形象。我们只有擦亮这个窗口的义务,没有损害它的任何理由。”早出晚归、风吹日晒的街面执勤对女民警的心理和生理都是极大的考验。董爱荣既当业务教练员、又当心理疏导者,千方百计增强大家的集体荣誉感,想方设法排解民警的苦闷事。在她的带领下,昂扬向上、警容严整、手势规范的女警形象很快赢得了市民的交口称赞。2007年,组织调董爱荣到交警支队机关工作,但她拒绝了:“街面要有人坚守,也必须有人坚守。只有站在街面上,我才能找到作为交警的荣誉感。”董爱荣在一线执勤16年,早出晚归已是家常便饭,风里雨里也早已习以为常。2006年冬天的一个早上,雨雪交加,路面结冰,董爱荣按照常规提前半个小时到岗,远远看到雨雪中躺着一位老人,电动车被摔出很远。她立刻跑过去,一边打120急救电话,一边脱下防寒服盖在老人身上,自己却穿着单薄的衣服在旁边守护。晚上,董爱荣发起高烧,连续一周不退。鉴于这件事,董爱荣立下一个新
规矩:夏季配雨具、冬季配棉被,随时做好救助群众的准备。
今年6月10日,董爱荣正带领民警执勤,突然发生一起交通事故,有一人腿部受伤。董爱荣单膝跪在地上,用手托住伤者,一直等到救护车到来。这一幕被围观的群众拍下,“跪地女警”的称号传遍全城。一幕幕感人的场景,滨州市民看在眼里,也记在心上。2009年12月的一个早晨,董爱荣在黄河五路执勤,积雪尚未化尽的路上一片泥泞。一位大妈小心翼翼地向她走来,她赶紧走上前问:“大妈,您有什么事吗?”“我没事,闺女,就是来看看你。”大妈说着递给她一个小包。董爱荣搀扶着大妈说:“路太滑,这里不安全。”“就是因为不安全,我才担心你。”大妈深情地说。董爱荣不明白大妈的意思,大妈解释:“我观察你几年了,风里雨里不容易!这是我刚蒸的包子,专门送给你尝尝。”董爱荣摸着热乎乎的包子,鼻子一酸,泪水夺眶而出。人海车流喧嚣,年复一年,董爱荣默默坚守在路口。为方便随时能上路执勤,董爱荣将那辆开了十几年的夏利车当成流动办公室,车里警服、便服、各种鞋子一应俱全。10多年来,她收到群众送的锦旗、感谢信120多件。
学生和老人的“贴心人”
滨州开发区有12所中小学、8所幼儿园。如何守护这些孩子的交通安全,成为董爱荣思考的问题。2012年,董爱荣带领女子中队成立了校园护卫队和交通安全宣讲团。她带领校园护卫队风雨无阻地在北镇中学、滨州实验学校、实验幼儿园等校园周边巡逻、站岗,维护校园周边交通秩序。上学放学高峰时段人流如织,她周密部署,不留任何安全死角,12所中小学、8所幼儿园的学生及其家长倍感安全。“站上马路能指挥,走进校园能宣讲。”同事都说,董爱荣是一个多面手。近10年来,董爱荣带领交通安全宣讲团走进辖区学校、幼儿园,累计讲交通安全课300次,受教育学生达4.3万人。为此,认识她的学生都叫她“明星警察阿姨”。
2006年,董爱荣带领民警到南洋社区敬老院开展献爱心活动。看着孤苦无依的老人,董爱荣萌生组建爱心义工团的想法。工作之余,她和爱心义工团成员走进敬老院,帮助老人排解苦闷,舒缓心情。久而久之,董爱荣和女警成了老人们的“暖心闺女”。2013年2月7日,88岁的韩宝芝老人在弥留之际提出最后一个愿望,就是再看一眼身穿警服的“闺女”。董爱荣得知后,立即带领两名女警赶去。老人攥着她的手笑着离开了这个温暖的世界。2009年,杨柳雪镇东纪村居民孙秋英的丈夫因车祸去世。前往回访的董爱荣被她的家境惊呆了:两个未成年的孩子、瘫痪在床的公公、年近80岁患有严重白内障的婆婆,全家生活十分艰难。董爱荣联系医生上门为瘫痪的老人治疗,协调医院为其婆婆做了白内障手术,又出资给她家买化肥、农药、种子,并协调民政部门、镇政府帮她家申请办理了低保。在董爱荣的帮助下,笑声又回到了这个濒临绝境的家庭。身患骨癌的下岗职工王伟、五保老人张连生、失去儿子的老人唐金娥……辖区的困难群众,都成了董爱荣的帮助对象,也成了她的亲人。她还带领中队民警捐款,先后帮助52名贫困学生圆了大学梦。
迎难而上的“领头羊”
董爱荣常说:“遇见困难,就要迎难而上,退缩畏惧就别当警察。”去年夏天,董爱荣调任滨城交警大队副大队长兼骑警中队中队长。有人问:让一个女同志去领导一群血气方刚的小伙子,能行吗?对董爱荣颇为了解的滨城交警大队大队长赵昌耀说:“我们相信她,没问题。”从带一支全是女警的队伍,变成带一支全是男警的骑警队伍,民警的性格特点、工作方式起初让董爱荣有些许忐忑。但董爱荣不愿意认输。通过观察,董爱荣发现男民警工作干劲足、执法能力强,但也有刚性有余、柔性不足、不善于沟通等问题。董爱荣带领骑警中队民警、辅警改变勤务模式,加强执勤执法中言行举止的规范、严格落实违法处理大厅工作人员礼貌对待群众的要求,提振积极向上的精气神。骑警中队执勤范围有70多平方公里,商圈、医疗单位、学校多,交通堵点多,而其中最难啃的“骨头”就是滨州黄河大桥。黄河大桥建于1973年,仅有两条车道,可这是联系滨城区与高新区的主干道,车流量很大,堵车最长距离有4公里。董爱荣到任后,一个多月几乎“住”在了大桥上。观察记录车流量,分析路口改造方案,一次次调整方案,她成功将这个堵点打通,黄河大桥的通行效率明显提升,拥堵状况得到极大缓解。在董爱荣的心中,警察没有男女之分,关键时刻都得往上冲。2009年,董爱荣带队在黄河五路与渤海十一路路口开展酒驾整治行动,她发现一辆轿车在驶入酒驾整治现场前突然加速拐进路边的一个堆料场。她带领民警跑步赶过去,一进堆料场就看到驾驶人放弃轿车,正在爬围墙准备逃离。董爱荣一个箭步冲上去,拽住驾驶人的腿将他从墙上拉了下来,其他民警赶到时,她已将酒驾者制伏。
中法新闻法制网山东讯(杨延国,贾颖颖)
新华聚焦网 王清波 姜圣杰编辑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