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连生谈“年味”和“年文化“”
——新华在线网特邀总编朱长云“牛年”专访“老北京小吃第一人”陈连生先生!同时,恭祝全国人民“新年快乐”“阖家欢乐”!
——祝愿耄耋之年的陈连生先生“不忘初心 守正创新”为“繁荣首都市场和中国饮食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做出新的贡献!
——希望博大精深的中华饮食文化为人类的健康服务!
新华在线网特邀总编朱长云先生(右)牛年来临之际,专访“老北京小吃第一人”陈连生先生(左);祝福陈先生身体健康!家庭和睦!万事如意!
朱总编:
首先祝陈先生和家人新年快乐! 我们都是好朋友,老朋友了!今年的专访直入主题,请您老谈谈老北京的:“年味”和“年文化”!
陈连生先生:
我12岁走进“勤行”,一干就是几十年;可以说,一
辈子没有离开餐饮业;也陪伴并见证了北京近七十年的发展过程。五十年代末期的公私合营,是一个重要阶段;将小铺、小作坊进行了整合;同时,扩大了发展;形成了相当大的规模。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的大变化;那么,作为餐饮业的变化就更大了,市场品种琳琅满目;选择性非常方便。
过去,提起“过年”,老百姓心里就是“过大年”;心里非常高兴!忙忙碌碌的一年即将过去,要与家人团聚了;家家户户忙忙碌碌的;见面都有问候语的,“过年好”、“身体挺好的啊”、“都回来了吗”,问了长辈问孩子,有问有答。 准备“年货”! 吃的喝的足足可以使一家人吃到“正月十五”; 年三十,制作美食,“蒸年糕”一层一层的,比喻事业年年高啊! 蒸的炸的,都要多预备,越多越好;说明一年比一年好! 大年三十“吃饺子”!包饺子也非常有学问的,包的饺子不能破皮;陷里面放“花生仁”的,也有放“钱币的”;谁吃到后,要说一声!说明“幸运!”“吉祥”,来年“顺利”……
到了年三十晚上,小字辈要给长辈“磕头拜年”, “福如东海,寿比南山!”长辈一般都会给小字辈“压岁钱”,没多有少,根据自己的条件而定;随心所欲,高高兴兴! 弟弟要给哥哥嫂子“磕头”拜年,以示“礼貌”;祝福“身体健康”, 可以说从腊八开始到正月十五,年味才接近尾声;“年”是从腊八开始的,喝过“腊八粥”就开始,“年味”越来越浓!购物、买新衣等等;
“贴窗花”、“粘门帘”的内容也是越来越丰富了!过去简单,“窗花和门帘”有买来的,也有自己家人制作的;现在内容就越来丰富多彩了,既有印刷品、也有书法家有现场书写的和有书法家走进社区慰问的;实在是“与时俱进啊!”
陈连生先生经常走进学校、企业、电视台讲饮食文化!
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几乎天天吃好的,走亲访友也如此;碰到熟人也要打招呼,互相问候,问寒问暖;从老人到孩子,都要打听到了!
陈先生将亲身经历和经验,著书立说!
陈先生将亲身经历和经验,著书立说!
新华在线网特邀总编朱长云先生(右)将书法作品“守正创新”赠送给“老北京小吃第一人”陈连生先生!
放鞭炮也是传统风俗,为了快快乐乐!祥和!! 我小时候的放鞭炮,也是非常快乐的事情,大家伙到时候就开始了,各式各样的礼花、炮打双灯、拉边、二踢脚等等; 前些年制作的鞭炮越来越响,药味太浓!还经常把人伤了。炸坏眼球的层出不穷; 现在为了安全,政府统一制作、统一销售;有了统一销售网点,即安全又放心!
走亲访友必也是不可少的事情!又问候又开心,喝酒助兴;美食多样。 随着时代的变化,走亲访友也在变化之中,有了电话、微信更加便捷了。这就叫与时俱进啊!
朱总编:
谢谢陈先生接受专访!在此衷心祝福陈先生和家人健康快乐!
“与时俱进”
通过走访陈连生先生,也勾起我的回忆;记得我的小时候,就是盼着“过年啊”,吃好的,有很多的美食啊;走亲访友,一个正月几乎天天如此;大家都是带着一种激情,心潮澎湃的;亲戚就是热热乎乎的招待。我的父母热心肠,无论亲戚朋友来多少人,都要在一起吃饭的;随时放着“鞭炮”,尤其是大年三十晚上和正月初一以及正月十五,在这几天几乎是必不可少的。家里整理的整整齐齐的,玻璃擦得一尘不染才行;一人一套“新衣服”,那叫精神啊!我即穿过“建设服”也穿过“中山装”,至今难以忘怀!“二踢脚”、“麻雷子”、“拉鞭”、“炮打双灯”等等,品种繁多啊!街坊四邻,有里有面的;买豆腐要用“粮票”,一斤粮票买五块豆腐的,需要两毛二分钱(两毛二分三里钱);买二斤豆腐需要四毛五分钱;四舍五入!
为了锻炼我,父母将大衣柜钥匙给了我;从我上初一(戴帽中学、初一在小学上的)开始,家里的大大小小事情用钱,我都经历了。平常家里买东西基本上都是我去购买的。可以说,平常省吃俭用的;就是为了“过大年啊”!
有隔阂的人,到了初一也要打招呼;礼尚往来,隔阂就消除了!意思就是重新开始啊!互相理解,彼此谦让! 要做到“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家”就是归宿!“家”就是和睦的港湾!“家”就是新生活的开始!
家庭是社会的分子,家庭和睦了,社会才能和谐;所以,“尊老爱幼”“家庭和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定要发扬光大!
“年味”就是浓!“年文化”可以说就是我们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生活方式和风俗,时间长了已经形成了“难以忘怀”的“不可遗忘”的“年味”和“年文化”!
朱总编希望通过此次专访,提示大家,为了“安全”和具有大局意识;在目前疫情常态化期间,尽量少出门的同时,无事“坚决不出门!出门一定戴口罩!”;首都市民居家过大年!祝首都市民健康快乐!
在京的朋友们,与首都市民过祥和的大年! 同时,用电话、微信“问候”亲朋好友,也成为“拜年”的“时尚”了!这就叫“与时俱进”!
祝愿全国人民“牛年吉祥!”祝愿伟大的中国繁荣昌盛!
(文 图:风华正茂)